11月19日,中國中鐵大橋局六公司黃岡城際黃州梁場制梁區(qū),筆者在梁場內攝影,“呼呼……”像箭一樣在梁體鋼筋內疾速穿行的膠管摩擦聲把筆者吸引至跟前。
32米箱梁梁體鋼筋前,鋼筋班的胡電光、張坤山和戴化斌互相共同,流利地進行穿膠管功課。又粗又長的膠管在他們手中,特殊聽話。
筆者在其余梁場見過穿膠管功課,是人工穿的,由機械完成的照樣第一次見,不由贊賞:“哎,好快??!這機子真兇猛!”
聽這到話,專心功課的胡師傅抬起頭笑著說:“這是俺本人做的。”沒想到,居然碰到穿管機的創(chuàng)造人,筆者欣喜之余,上前跟他交談起來。
“你怎樣想到做這個機子的???”筆者問。“俺看到穿這個太費力了,看到穿鋼絞線的機子穿起來很快,就想著本人也做一個穿膠管的。”胡電光說,他又會電工,又會鉗工,所以就入手本人組裝了一個,曾經(jīng)在好幾個梁場運用,很便利。
筆者看到,穿管機構造并不復雜,它裝置在一個由鋼管焊制的矩形架子上,架子下有四個可朝恣意偏向轉變的小輪子,可被輕松推著走,起調整地位的效果。穿管機就放在架子的操作平臺上,由上下壓軸、軌道以及電念頭組成,由帶有感應器的遙控器節(jié)制,平臺也由電力驅動,可上下起落。
每次穿膠管前,他們會分工協(xié)作,先用一根鐵鏈把架子與梁體鋼筋固定,再用兩個鑼紋鋼筋制成的楔子放在輪子后部,使架子愈加穩(wěn)定,然后把膠管穿入導向器,按動上下壓軸使膠管服貼地在軌道內。一切預備安排妥當后,戴化斌熟稔地按入手中的遙控器宣布指令,直徑達80毫米的膠管便輕巧如蛇,飛普通在定位筋上滑動,一氣穿過。筆者看了下工夫,假如順暢,穿一根18米長的膠管僅需20秒,如因定位筋預留的孔道稍小,還需用撬棒調整一下下的話,也只需30秒左右。
“你們穿完一孔箱梁的膠管,得多長工夫???”筆者見縫插針地問道。“差不多6個小時吧,”胡電光答復。“一孔箱梁要穿幾多根啊?”筆者持續(xù)問。“總共27根,但我們要從兩端分二次穿,中心接上,所以要穿54根。”旁邊的張坤山指著梁體端頭的膠管為筆者數(shù)了起來。“你用人工穿過膠管沒,跟用這種穿管機比擬,哪個更快更輕松???”筆者又問。“穿過,可費力了,普通是10小我穿,穿一孔箱梁,得8個小時。這管子老重了,一根差不多有300來斤。”戴化斌笑笑地說。
張坤山和戴化斌剛到梁場才一個多月,這種革新后的穿管機,也是頭一次用,由于簡略易操作,目前曾經(jīng)用得很純熟了。幾小我不必措辭,就能共同得相當默契。“這種穿管機的確很便利,又快又省勁,比傳統(tǒng)人工穿管效率高多了,二三小我便可完成,胡師傅的創(chuàng)造很適用。”黃洲梁場總工汪永慶說。